您现在的位置是: > 国内新闻 > 君品谈|郭毅可:人类的技术创造是为实现“不为谋生而生”

君品谈|郭毅可:人类的技术创造是为实现“不为谋生而生”

时间:2024-03-07 18:19  来源:未知  阅读次数: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

他说人工智能的成长是被限制的,

他也说机器的技能正不断向人类逼近;

他说人要理解机器的行为,

机器也要理解人的意图,

人和机器共生、共存共同进步的时代已拉开序幕。

他热切展望,冷静思考,

站在时代发展前沿,探索人工智能的诸多可能。

时代有我,君品相传。由凤凰网出品,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《君品谈》第四季,本期对话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,讲述他的人生故事。

郭毅可阐释“零距离社会”

人机共生:“我们更要学习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”

1962年,郭毅可出生于上海市,一家三代都是清华人,现任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,既做科研又做管理,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科学应用的数据挖掘。其中,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与发展见解深刻。

元宇宙在2022年间开始爆火,又在ChatGPT出现后发展式微,社会上越来越多人认为:“元宇宙好像是过时了”。

谈及元宇宙,郭毅可追根溯源,将元宇宙译为“零距离社会”,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的社会结构中,人与人之间单位时间的距离是零距离,人们随时可以见到所有的人,“它是个社会现象,自然也不存在过时之说”。

 

郭毅可阐释“零距离社会”

人工智能是实现零距离社会愿景的支柱技术,而在过去一年中,人工智能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加速发展,人机关系也成为热议的话题。

“我们怎样理解机器,机器怎么理解你,这是人机二元社会的根本问题”,谈及人们如何与AI相处,郭毅可说,只有理解了人工智能,才有可能谈论害怕与否,也只有技术达到影响人类基本生活方式时,才会引起人类这样的担忧。

学不可以已。未来是人机共生的时代,面对人工智能势不可当的发展趋势,人类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。

“不为谋生而生”

郭毅可锚定共同理想,推动人工智能进步

将自己的研究同民生福祉紧密结合,积极推动技术的应用发展,是郭毅可所追求的。他所推进的“元宇宙”技术应用、“公文系统设计”,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。

疫情期间,通过元宇宙技术,不同校区的学生可以同处一个虚拟课堂,有序进行知识讲授、内容展示、学习研讨等课堂活动。

写作场景中,公文系统能通过自然指令,短时间内生成人们需要的的文章,在教育、科研、艺术等领域显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
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及应用场景的多元化,人工智能会逐渐取代人类一些机械化的、经验性的工作,而人类从事的工作也会相应更具有创造性。这也是郭毅可多年来投身科研事业的初衷所在,正如他所说:“人类的技术创造都是以解放人为主要目的,希望实现不为谋生而生”。

 

郭毅可谈人工智能发展愿景

科学的发展总是在两个重要的领域上得到应用,一个是“救人”、一个是“杀人”,这是一个永恒发展的悖论。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不可避免会带来风险与挑战。对此,郭毅可表示:“无论如何,科学家探索未知的本能精神,会使他们在人工智能的方向上不断推进”。

他以实际行动担当科研使命,投身研究事业,关注智力系统的发展,拥抱人机共存的时代,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漫漫征途中砥砺前行。

“在被限制中生长”

郭毅可展望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

香港科技大学1991年创立之初,是希望在香港有一片土地,能为基础研究或是应用研究做出贡献。发展至今,香港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,已经孕育出无数科研产品,改善了人类生活。

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校长,郭毅可也在致力于发展香港的GPT,建立自己的数据库,在不断地研究、应用、改善过程中,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。

人工智能的发展无法脱离社会生活,是在被限制中生长,却也存在着无限可能。

郭毅可认为ChatGPT 5未来可能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“辩论”,“对话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启发一个好问题”。将好问题作为一个目标函数,加以训练,未来也有可能实现交互式对话,不断逼近超级智能。

 

郭毅可谈人工智能未来发展

信息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增添了可能性,如果人类生命的信息可以以某种形式记载、编码,即使肉体会消失,但信息可以不断传承从而获得永生。正如电影《超体》一样,将载有生命信息的DNA分子,嫁接到一个树的分子里面去,那生命便可随着树的分子获得永恒。

郭毅可谈到:“今天的机器还不具备创造力,但不等于未来没有”。人工智能正蓬勃发展,人类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入,人机共存的时代,还存在诸多可能性。未来,郭毅可也将在人工智能的领域里继续深耕探索。

 

习酒用匠人精神,酿造君子品质

贵州习酒《君品谈》栏目以传播“君品文化”为宗旨,展现当下君子的传承精神与创新姿态,传递社会责任感。让新时代的君品精神如习酒人的坚韧品质一般,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。

相关资讯